AI“数智员工”:迈出人机协同治理重要一步

    【科技观察家】

    ◎罗云鹏

    近期,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线政务大模型2.0,并推出了70名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这一创新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前沿实践,福田区的探索不仅提升了政务工作效率,更在人机协同的治理新模式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首先,AI“数智员工”的出现,是对政务服务高度标准化、规范化特点的精准契合。AI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处理标准化、重复性任务的高效性和精准性,这与政务服务的内在需求高度一致。在福田区的实践中,AI“数智员工”被应用于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等多个场景,显著提升了政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执法文书生成助手”能够将笔录秒级转化为初稿,公文修正的准确率超过95%,审核时间缩短了90%;在民生服务领域,诉求分拨的准确率从70%跃升至95%,传统需要数日的流程被压缩至分钟级。这些数据背后,是AI技术对政务流程的深度优化,更是对政务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有力践行。

    其次,AI“数智员工”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效率,更在于推动政务服务从“事务处理”向“价值创造”的跃迁。福田区明确,将AI“数智员工”定位为辅助工具,强调人机协同的治理逻辑。AI承担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基础工作,如材料审核、信息查询等;而人类公务员则能够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政策创新、复杂问题研判和情感交互等高附加值服务。这种分工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通过技术释放人力,实现“1+1 2”的协同效应。例如,在劳动仲裁场景中,AI一键生成文书,人类公务员则专注于证据链分析与调解沟通。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让政务服务在追求“快嗖嗖”效率的同时,不失“暖融融”的温度。

    再次,AI“数智员工”的上岗并非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需要大量政务数据的跨部门整合共享与流程再造。这一过程背后,是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的重新梳理和优化,是政务工作从“人工跑腿”向“数据流转”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释放了巨大的行政效能,更为政务服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我们也应看到,AI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AI的复杂场景适应力需要通过持续训练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人类公务员的“不可替代价值”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如政策创新能力、危机处置经验、同理心表达等。只有这样,人机协同的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AI“数智员工”辅助政务,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治理理念的深化。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政务服务将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人们带来更加高效、便捷、温暖的服务体验。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