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青创业,一路向北
大湾区创投圈更热闹了。
最新一幕是3月28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基金(简称“梦工场基金”)宣布首批出资——基金管理方弘毅投资与两家子基金管理机构、以及两家落地前海梦工场的初创企业签约。
这是深港联手培育大湾区科创生态的新尝试。弘毅投资总裁曹永刚透露,梦工场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更将依托弘毅投资成长型企业和并购的经验,利用积累的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资源为投资项目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大湾区早期科创生态崭新一幕。
一幅深港融合的蓝图正在徐徐铺开。
一次新尝试
一切要追溯到一年前。
彼时,前海管理局提出打造梦工场“1510”发展模式,为香港青年在创新创业领域提供支持,其中就包括出资组建一支基金,直面港企港人创新创业最关键、最迫切需求。以“前海所有”,应“香港所需”——梦工场基金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应运而生。
经过遴选,梦工场基金最终选定与前海有着深厚渊源、且兼具产融结合背景的弘毅投资作为管理人。今年2月,梦工场基金正式成立,首期规模5亿元,主要由前海产业引导基金出资,近期也会在香港发行一只母基金。
投资界了解到,这是弘毅投资管理的第一支母基金——该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其中80%的资金将作为母基金投向子基金,20%进行直投,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科技、文化创意、金融科技等五大领域。
实质性的一步已经迈出,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杨昕宇介绍,首批出资的四个项目从上百个备选项目中优中选优,各具特色——
子基金层面,松禾资本和戈壁创投,作为深港两地创投机构的代表,凭借卓越的早期科技投资业绩及大湾区深厚资源成为首批合作机构;
直投层面,咸兑科技专攻运动追踪的智能穿戴设备,目前已是AI Motion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是梦工场园区一手孵化的明星项目;Manifold Tech由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和机器人系统实验室(MaRS LAB)孵化,已打造出全球首款实时真彩三维重建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新一批项目正在紧张进行尽调流程,冀以加速深港协同创新。
香港青年,开始北上创业
从前海到大湾区,如果把时间定位到最近5-10年来看,我们会发现一幅与20年前完全不同的景象——来深创业的香港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常年往返深港两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运营方负责人、来自于香港的莫伟轩的感受更为真切。他告诉投资界,这一现象开始越来越活跃。“其实不止前海,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不少政策对香港创业团队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梳理下来,香港创业团队之所选择融合大湾区,一方面是市场规模,大湾区的人口和市场活力极具想象空间,也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则是产业链,香港优势在于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因此初创企业可以在大学研发,再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工厂生产。由此,北上创业的趋势开始在香港创业圈子里流行起来。
这一背景下,梦工场基金成为深港合作的一个工具,用真金白银助力香港青年北上勇敢追梦。当然,资金只是一方面,作为前海为香港青年创业圆梦的一环,人才房、创业空间租金的优惠以及活动对接路演等配套措施,也是前海梦工场资源优势的一缕缩影。
推动深港企业融合是前海梦工场的第一步,未来会继续致力于促进深港两地创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及发展,并依托香港作为桥梁,吸引更多海外不同地区的年轻人来到大湾区创业;同时透过香港“桥头堡”,助力一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
正如签约会上那句感言,“这是梦开始的地方,let’s dream bigger”。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原文:202504/547838.shtml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