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朱 虹 李丽云
4月8日,记者走进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看见巨幅屏幕上各类数据实时跳动,清晰展现着生产全貌。“数据‘跑腿’,比我们员工高效便捷多了。”大庆油田数智化项目经理部经理杨斌说。
随着数智技术全面融入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全业务链,一场生产变革正在大庆油田全面展开。今年一季度,大庆油田实现“开门红”,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销量、新能源发电量等关键指标均超计划运行。
生产管理从“地下”走上“云端”
近年来,大庆油田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积极转变。
大庆油田大力推进物联网“硬设施”布局,已累计完成超10万口井、6000余座站场的改造,单井数字化覆盖率达97.2%,站场数字化覆盖率达89.1%。
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是“数据引擎”的核心所在。在这里,可一屏通览油田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的实时数据,对油气“探、采、储、运、销”全链条,以及新能源和油气生产实施动态监控,高效服务于油田“大调度”运行体系。油田各级指挥、管理、操控人员能够结合生产计划、当日和年度产量变化、指标完成率等信息,实时研判生产态势并快速响应和及时干预,进行全天候调控指挥。
“随着大屏端、电脑端和手机端应用上线运行,我们的生产管理也从‘地下’走上了‘云端’。”大庆油田生产运行部主任姜习权说。
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涉及技术体系、管理模式、产业形态和人才结构的全方位变革。对此,采油三厂第八作业区北十五联合站队长丁超群深有感触:“我在采油岗位上工作了14年,过去每天要步行几公里检查油井,现在坐在中控室就能掌握全站情况。”
“油博士”大模型研究启动
无人机沿着预定路线自主巡查,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不间断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全面智能感知使数据采集更加高效……这是大庆油田推进数字化建设与油田开发深度融合的缩影。
在采油三厂第八作业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捷与实效随处可见:智能计量系统实时推送功图量液信息,替代了人工周期性量油,数字化替代率达51.5%,大大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报表生成实现了从“全程填写”到“审核补录”的转变,实时数据转换为日数据,自动生成报表替代率达86.36%,减少了人工填写的工作量和误差;现场管理由“人找问题”转向“问题找人”,巡检效率大幅提升;泵况智能诊断由“人工月度分析”变为“问题实时推送”,让问题井“无处遁形”;热洗智能管控质量监督由“比例抽查”向“全程监控”转变,全面提高整体热洗质量。
“今年一季度,作业区开发水平持续提升,原油产量稳步增长,耗电、用工均大幅下降,原油生产完成计划年产量的25.5%,节电147万千瓦时。”采油三厂第八作业区经理裴小彬介绍。
大庆油田还积极筹划大模型建设。2023年,明确“油博士”大模型建设思路及内容,设计涵盖知识管家、岗位助手、生产能手、科研大师四大应用场景。2024年7月,“油气大模型建设与典型场景应用技术研究”正式启动。
该项目负责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应用软件室一级工程师朱吉军介绍,“油博士”大模型的研发旨在构建油田“智慧大脑”,他们将根据勘探开发主体业务需求及大模型技术应用现状,加快储量评价、开发规划报告智能生成等模块研发,让传统油气产业在数字浪潮中实现“华丽转身”。
“如今,众多油田企业正通过建设智慧指挥中心、推进物联网改造、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举措,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精准决策和高效管理。”东北石油大学科研院副处长袁瑞霞表示,油田行业焕发出新生机,向着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方向迈进。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