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谈智简内生6G网络

内容摘要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泛联院院长黄宇红在“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多样化场景驱动的6G网络”的演讲。黄宇红指出,随着AI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技术和产品的加速发展,智能普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泛联院院长黄宇红在“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多样化场景驱动的6G网络”的演讲。

黄宇红指出,随着AI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技术和产品的加速发展,智能普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需,推动移动网络从5G时代的万物互联到6G时代的亿智互联。

因此,6G网络需承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业务需求,如信息消费“新三样”——智能网联车、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以这些场景为代表的未来智能时代对网络提供通感算智一体化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不仅是更高速率,还要支持海量的低时延传送、对物理世界的位置、特征等高精感知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算力、模型、智能体服务。

为满足网络通感算智新能力需求,中国移动提出了智简内生6G网络构想。

黄宇红介绍,智简内生6G网络通过“底座+内核+中枢”的架构,实现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和组合。其中,“底座”实现通算融合的异构硬件资源池化和按需共享,“内核”负责通感算智融合的多维功能池化和灵活调用,“中枢”则实现跨域、跨要素的智能编排和协同优化。这一架构使6G网络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实现功能可插拔、网络可定制,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

黄宇红透露,中国移动携手中关村泛联院已经完成了高性能、高弹性6G云化资源底座的研发,并以此为基底进一步完成6G智简内生原型系统研制,支持资源弹性扩缩、功能即插即用、应用算力敏捷适配,为赋能数智泛在应用和开放协作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黄宇红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联合产业在6G智简内生网络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应用场景,开放API接口,开发分子化能力,开放试验网络,与广大高校、科研机构、AICT及应用企业伙伴共同打造6G开放众创生态与模式,共赢智能泛在普惠新未来。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