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马红兵:6G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内容摘要本周,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大会以 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 为主题,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将再次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

本周,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大会以 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 为主题,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将再次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

大会期间,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接受C114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最大的变化在于5G网络与垂直行业进行了第一次全方位、亲密的 握手 ,对千行百业的赋能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解决需求问题和共性痛点问题极为关键,虽然我们看到工业互联网个性化需求与5G专网结合带来的能力和效率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闭环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但这个融合与探索的历程将会为6G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马红兵指出, 从5G到5G-A再到6G是虽然是逐步演进的,但这一次代际的变化我相信一定会有革命性技术的突破和加持,从而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和飞跃。

在谈到6G应用场景时,马红兵指出,6G将会极大扩展应用场景范围,包括人、机(包括具身智能)、物、智能体都会涵盖在内。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网络的要求和AI的能力需求很多情况下是截然不同的,以自动驾驶为例,其对时延、容错、安全性要求就非常高;而低空经济,则更加强调可感、可控、抗干扰能力。

 在谈到6G关键使能技术体系时,马红兵表示,任何新的技术体系的成功,一定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即场景需求的确定性、技术的先进性、投入的经济性和商业闭环可持续性等多种因素共振。 第一是需求清晰,能够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第二是时间节奏,要适度超前而不是过于超前;第三是成本合理,能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规模经济。

频谱是宝贵的资源。以毫米波为例,马红兵指出,毫米波拥有更宽的频带,可以支持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时延、更大上行,在热点高容量区域,以及XR/VR、工业互联网、通感一体等诸多场景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中国联通作为官方通信及云服务合作伙伴,成功建成国内首个26GHz频段5G毫米波网络,为亚冬会成功举办增光添彩。据他介绍,中国联通自2019年建立高水平研究团队,积极布局毫米波关键技术研究,搭建测试环境,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展典型场景业务验证,毫米波产业联盟,建立推动国内高频通感产业链从 能用 向 好用 跨越,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自主可控和产业协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展望6G网络建设时,马红兵指出,6G时代运营商可以研究和规划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的共建共享,有效降低投资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基础网络共建共享层面,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5G时代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全球运营商学习的样板,也为6G时代的共建共享指明了方向。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