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本事谁来”,医院选人用人本该如此

内容摘要▲资料图: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该院官网截图据海南医科大学消息,近日,该校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举办管理机构和医疗服务部门正职岗位公开竞聘活动。校方介绍,本轮机构改革将原有的36个职能和业务科室大幅精简至21个。公开竞聘作为
▲资料图: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该院官网截图

据海南医科大学消息,近日,该校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举办管理机构和医疗服务部门正职岗位公开竞聘活动。校方介绍,本轮机构改革将原有的36个职能和业务科室大幅精简至21个。公开竞聘作为此次改革的关键环节,紧密跟随学校机构改革步伐,致力于营造“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上,谁先成才谁先上”的良好氛围。

根据公开信息,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的正职岗位公开竞聘活动,实际是该校开展干部竞聘上岗改革的一部分。校方介绍,此次竞聘规则的设计上,改变了传统干部选任模式,打破编制、资历、条件限制,突出“能力本位”,全员均可参与竞聘。

特别优秀的甚至可以不受条件限制。如据澎湃新闻报道,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本次竞聘中,没有事业编或员额制的聘用制人员(不含第三方),也可以报名竞聘。如此一来,就显著减少了以往竞聘规则中不利于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条条框框”,真正体现了“本事”优先。

“谁有本事谁来”“能者上、庸者下”,这本是应该坚持的一种理想的选人用人原则。但现实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一些“叠床架屋”的条件设置,看似面面俱到,但往往架空了这一“第一性原则”,反倒使得一些真正有“本事”和“能力”的人被边缘化,甚至形成“逆淘汰”。

比如,常见的或明或暗的“论资排辈”倾向,或是“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导向,都容易背离“谁有本事谁来”的理想状况。而像海南医科大学这样,主动破除一些不合理的限制,以公开、开放和让评委现场打分的方式来推行竞聘上岗,是真正回归“能力本位”的一种积极探索,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选人用人新风气。

近年来,各个层级的机构改革持续推进。然而,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名称、编制数量的调整,在根本上说是要通过改革来提升机构的运转效能,激活内生动力。紧扣这一目的,自然意味着在人员调整、选拔的规则和方式上,也理应破解过去的惯性和积弊,真正把“有本事”的人选上去,把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及时换下来,以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性。

要知道,选人用人的导向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人才队伍的质量及机构的发展活力。也就是说,如果机构改革只是“面上”的调整,而不触及选人用人理念和规则的优化,真正实现“任人唯贤”,则难免让改革的最终成效打折扣。

事实上,创新人才选拔、评价机制,也是国家层面的明确要求。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这些都表明,用人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人才管理、选拔、使用规则上积极改革和创新,是有空间的,也是被鼓励的。

当然,公开竞聘上岗的最终成效如何,还需要在实践中来检验。这次校方也指出,竞聘中干部所提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要成为向师生的“公开承诺”,要形成“说了就要干好,干不好就问责”的约束机制,不能竞聘上了就说话不算数了。这一点同样很关键。但类似主动跳出传统选人用人框架的改革创新尝试,应该为社会所乐见。这类“大胆”创新,完全可以更多一些。

撰稿 / 杨末(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