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2025年版)》)对外发布。与上一版(2022年版)清单相比,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同时,对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作了进一步规范,纳入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电子烟等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
业内专家表示,经过四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让各类经营主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宽准入”红利切实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与上一版(2022年版)清单相比,《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具体来看,《清单(2025年版)》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推动各地放开交通物流等管理措施,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企业与创业室副主任张铭慎表示,发布实施新一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途径。“新一版清单严格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根据国家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全国性法规,取消了相应的地方性许可措施,充分体现了促进市场准入制度规则统一的鲜明导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丽岩表示,我国从2018年起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7年多的实践来看,以“负面清单”所呈现的“非禁即入”管理方式,切实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大幅简化了准入流程,减少了行政干预,通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效提升了市场准入效能。
规范新业态新领域准入
在推进“宽准入”的同时,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也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兜牢安全底线。其中,纳入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涉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药品药械网络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
“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离不开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安全运营,此次修订依据2024年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审批(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纳入负面清单。同时,依法依规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从‘备案’调整为‘核准’,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生产、批复、零售相关审批纳入清单。”张铭慎说。
记者注意到,一些新业态新领域没有直接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业态新领域往往处在快速发展期,创新主体多元、技术迭代迅速、发展路径多变,难以用行政审批的传统准入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企业又容易遇到要素保障、标准制定、市场监管、场景开放等方面的制度供给短板,难以进入市场,需要探索更具柔性和韧性的准入管理模式,开展体系性准入机制设计,全面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的重大部署。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以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为政策载体,先后在海南、深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地谋划推出了一批政策举措,涉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型能源、信息安全、智慧交通等领域。例如,支持海南组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打破我国商业航天“发射难”堵点卡点。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充分挖掘场景开放创新需求,谋划推出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超级场景,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另一方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新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推动试点相对成熟的已有特别措施增点扩面、体系迭代,适时上升为全国层面制度性成果,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进一步精简优化。
推动“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事实上,尽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但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尚未消除,发现和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企业“上告无门”“告而不理”“理而不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还没有完全做到“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机制。
上述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将对涉及市场准入的各类规定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违规增设准入事项或条件、违规扩大准入范围等情况,要一律纠正;对既无上位法依据,又无相应法定程序设立的市场准入规定,要一律废止。
此外,记者注意到,《清单(2025年版)》在“说明”部分专门提出综合监管要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同时特别提出,要推动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指明了下一阶段加强市场准入全链条监管的基本方向。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仅是‘一张清单’本身,而是包括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在清单之外领域享有平等进入权利的完整的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制定、发布、调整、实施以及准入后监管、效能评估等多个环节。”郭丽岩说,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做到市场准入管理措施放开与相应事中事后监管政策同步优化、同步落实,针对痛点和难点持续开展清理整治,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提供更好的配套环境。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