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芸)4月21日,为了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相信阅读的力量——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发布暨国家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活动现场揭晓了第二十届文津图书评选结果,20种文津图书和46种文津提名图书从超过300家出版社推荐的2800余种参评图书中脱颖而出。
20种文津图书分为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三类。社科类8种为《满世界寻找敦煌》《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牛津全球书籍史(插图本)》《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洞穴公案: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诗歌名物百例》。社科类图书题材多元,涵盖了艺术、人文、法律、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又紧密联系着大众的日常生活。
科普类6种为《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漫画脑科学》《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宇宙的另一种真相》《地心之旅:探索山洞、岩穴与地下世界》《太空探索通史:从古代世界到星际未来的发现之旅》,涵盖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脑科学等诸多领域,本届国内原创科普著作比例明显提升。
少儿类6种为《亮世界》《有趣的中国古建筑》《妈妈的剪影》《马鹿卓玛》《我们的乒乓球队》《写给世界上最好的外公》,这些作品不限于建筑学、生物学、物理学、美术等学科,还包括亲情、友情、神话等题材。阅读这些图书,孩子们能感受到视角的转换、想象力的飞驰,甚至是情感的升华。
值得一提的是,文津图书评选推广活动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当天,“天光云影一廿之间——文津图书评选推广活动二十周年回顾暨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展”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开展,向读者展示文津图书的成长过程、历届文津图书中值得回顾重读的书目等。展览内容同时在文津图书官方网站等平台上线。
“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要让文津图书评选推广活动成为“文化津梁”,促进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离不开评委的慧眼与作者的坚守。在活动现场,两位80岁的老人分享了感悟。
资深评委周国平在现场致辞中感慨万千。他说:“第一届时我60岁,刚退休,今年80岁,从一个低龄老人变成了高龄老人。”他认为文津图书评选推广活动能得到公众认可,关键在于两点——纯粹、安静。“以纯粹为本位,看重图书本身的品质,这样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图书馆应有的独立。同时,活动又远离喧嚣和炒作,在安静中履行了引导全民阅读的使命。”
这种纯粹和安静在《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作者、86岁的曾孝濂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孝濂19岁高中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担任绘图员,用毕生精力为《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一系列科技著作画插图,退休后也从未间断,画笔未停直至今天。他说,写下自己的经历就是希望与年轻人沟通,希望看博物画的人能够关爱画中的生命。
“自然而然是我人生的态度,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步都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要学会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不期而至,看似偶然的相知相遇,或许会决定你的观念和志向,一切仿佛都是顺理成章而又自然而然。”曾孝濂说。
据悉,国家图书馆将联合社会各界围绕历届文津图书,推出全国系列推广活动,加大文津图书20年的宣传推广,共创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美好社会。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