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的水,蜿蜒而过,浸润着两岸的红缨子高粱;茅台镇的酒香,飘荡了千年岁月,沉淀着时光的味道。河岸两侧,酒坊的匾额几经更迭,陈氏家族的足迹,却始终印刻在百年时光的褶皱里。当现代化浪潮拍打古老的酒坊,黔河酒业董事长陈云伦作为陈氏酿酒世家的第四代传人,用一瓶瓶酱酒串联起家族记忆、工艺革新与时代使命。
从白果坝走出的酱香世家
清末民初,山河鼎革之际,在黔北仁怀白果坝的青山环抱中,陈云伦的曾祖父陈天寿于1873年垒起第一座酒灶,陈氏家族的酿酒传奇便就此展开。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陈云伦的爷爷陈道远接过祖辈的衣钵,在传统式的酿酒作坊里,以坚韧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将大娄山山脉摩天岭大山的清泉、当地特有的红缨子高粱完美融合,在反复的蒸煮、发酵中,摸索出陈氏酱酒的酿造工艺,其独有韵味誉满黔川。
这份匠心,历经一个半世纪,在陈氏传人血脉里代代相传。作为陈氏酱酒的第四代技艺传承人,2009年,陈云伦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酿酒事业的热爱,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毅然返乡创业。他以企业家的远见卓识,选择回到仁怀市鲁班街道山水社区黄泥坳从修路筑基开始,让深藏大山的醉人酒香得以飘向更远的天地。
随后,他接手家族的酿酒事业,以开拓者的气魄,于2012年经过扩建改制,正式将酒厂更名为“贵州省仁怀市黔河酒业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艰苦开拓,一座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气息的酒企就此扬帆。
守艺创新,破局酱酒新周期
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渠道高库存与同质化竞争正倒逼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中,陈云伦意识到,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固守,而在于如何让百年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壤生根发芽。
为此,在茅台镇这片酿酒圣地,依托天时、地利和酿造环境的天然条件,陈云伦构建起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产体系。他坚持“12987”古法工艺的传承,从选粮到制曲,从发酵到蒸馏,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祖训,让酒的风味在时光中沉淀、交融、升华。在他手中,黔河酒既恪守祖传工艺之精髓,又大胆创新经营之道,力求把家酿酿造成一款款纯粹的佳酿。
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改良酿造设备——在茅台生产区、美酒河生产区和鲁班生产区三大产区,配备2条现代化包装生产线,日包装生产能力可达10000余件成品酒、生产车间4栋,大小窖池百余口、酒甑24口。企业更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体系,以“传统工艺为根,现代标准为翼”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
转型成果在经营数据上得到充分体现。在陈云伦的带领下,如今黔河酒业已发展为年产酱香型白酒近干吨、储备原酒千余吨的仁怀市重点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了“资产过亿、年产值过亿、年销售过亿”的“三过亿”目标,龙马升腾酒、正皇古酱酒、“台香村”系列凭借 “酒体醇厚、酱香突出、空杯留香”的特质备受市场欢迎。
百年酒脉,一杯酒里的家国天下
对于生于茅台镇、长于茅台镇的陈云伦而言,酿酒绝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责任。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陈云伦将黔河酒业根脉深扎乡土。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黔河酒业牵头成立了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有机高粱,将产业链延伸至乡村振兴。
技术指导则由鲁班山水社区“最美粮农”孟凡进全权负责指导,其以卓越的技术,从土壤的改良激活到高粱与小麦的育苗、成长,全程悉心指导,使产出的高粱与小麦,颗粒饱满、品质上乘,并顺利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
在酱香白酒追求品质的漫漫长路上,原料是根基所在。黔河酒业全力打造有机酱酒的关键原料有机高粱和小麦便来源于该合作社,赋予了酱酒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再以传统工艺精心酿造,经过多次蒸煮、发酵和长时间的窖藏,使黔河酒业有机酱酒不仅酒体醇厚、香气浓郁,更具有独特的有机风味,入口绵甜、回味悠长。
赤水河日夜奔流,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从白果坝的一缕酒香到现代化酒企的巍然矗立,陈云伦用始终不变的初心,诠释着一个酿酒世家的文化厚度和家国情怀。在黔河酒业顶楼露台的石围栏上,镌刻着一幅陈云伦题写之诗:“青山绿水白果村,义门家酿酱香型。好酒不怕巷子深,迎来四方天下闻。”这或许是对他毕生追求的最好诠释。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