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风口、找航道、植沃土:超聚变领航算力产业破浪智能体时代

内容摘要C114讯 4月25日专稿(蒋均牧)从蒸汽机的轰鸣到电力的普及,从互联网的浪潮到人工智能的崛起,每一次技术的跃迁都在重构世界的底层逻辑。而今,我们已然来到了一个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的时间节点——智能体时代的肇始之年。由此向前,将是一段新的长达二

C114讯 4月25日专稿(蒋均牧)从蒸汽机的轰鸣到电力的普及,从互联网的浪潮到人工智能的崛起,每一次技术的跃迁都在重构世界的底层逻辑。而今,我们已然来到了一个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的时间节点——智能体时代的肇始之年。由此向前,将是一段新的长达二十年的产业升级期。

向智能体的进化,本质上是算力、算法、数据与场景深度融合的过程,算力在其中起到了创新基石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全球算力需求膨胀速度惊人,OpenAI研究揭示,AI训练中使用的算力每3.43个月就会翻一番,远超半导体工艺迭代的极限。同时,随着AI加速进入企业核心业务和工业控制领域,在建好AI基础设施的同时,如何管好基于AI的新底座、用好AI以重塑业务也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无论是治好“算力饥渴症”,还是适配更多的场景,都意味着一场从基础设施到产业生态、从物理世界到认知层面的范式革命。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超聚变作为算力产业的领航者,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创新实践,率先提出“让智算数能更好地服务您,共建智能体时代”的发展战略,并推出了全场景AI的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为客户与伙伴抓住机会窗、赢在新时代找准方向、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C114了解到,自2021年11月启航以来,作为超聚变“基本盘、压舱石”的算力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连续两年稳居中国服务器整体市场第二、智算市场第一,尤其在AI算力及运营商等优势行业;打造出一系列高性能的双生态产品,全液冷节点规模商用超过10万台,并于去年正式进入OT领域;加入了超过60个产业组织,发展超过2.2万家合作伙伴,与全球10多家顶级伙伴战略达成合作;海外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业务覆盖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00多家,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规模销售,海外布局的产品管理分部也已初步成型。

洞察:智能体时代的算力产业变革

ChatGPT方兴未艾、DeepSeek横空出世,伴随相关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使用门槛的不断降低,AI正以惊人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企业经营的“神经系统”、城市管理的“决策中枢”、能源网络的“动态平衡器”……一幅全新的时代图景正徐徐展开。从企业智能体到城市智能体、再到超级智能体,能够感知环境、推演决策并采取行动的形形色色的智能体,将作为数智化转型的重要载体站上舞台的最中央。

Gartner预测,到2028年,至少会有15%的日常工作决策由智能体自主做出;GTC 2025大会上,英伟达首次宣布生成式AI时代即将终结,智能体将成为下一代AI的核心发展方向。“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以企业为例,对于由传统商业系统向智能体进化的认知早晚和实践深浅,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处在不同阶段的企业甚至会拉开代际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算力产业迎来了过去二十年都不曾有过的重大变化。到今天,东方与西方生态融合共存更加迫切,并且在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拉动经济的政策驱动下,利好整个算力产业,尤其是东方生态。在算力元素中,智算的变化最为显著,从以往的“一超一强”转变为“Super6+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先进算力正在从IT领域下沉至专用计算领域,催生出大量的创新应用和商业机会,撬动效率和质量的极大提升,工业控制的OT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场景。这种从IT到OT的跨越,不仅是技术的泛化,更是边界的拓展,为算力产业注入滂湃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算力密度的暴增和工艺制程发展之间的剪刀差,导致热和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五年,单个GPU功耗增长了10倍,单芯片最大功耗超过1000W;单个CPU的功耗也增长了1倍,单芯片最大功耗超过500W。从整机和系统来看,整机柜算力峰值功耗持续提升,从单机柜200kW一路飙升到1MW;极高的功率密度也迫使机柜供电总线从48V演进至800V(±400V)。如此高密度、高功耗的部署,颠覆了传统的硬件架构,各个咨询机构、行业标准组织乃至于国家政府均对此强烈关注,并出台相应政策和要求,驱动着能源供给和使用的变化。

超聚变算力事业部总裁张小华在超聚变探索者大会2025发言中指出,以AI为代表的算力产业正在经历重构基础设施、跨越生态裂谷和行业应用落地三大变革,而每个变革都涵盖了多维度、多要素的整合。“独木难成林”,没有一家厂商能够仅凭自身的技术、产品与所有场景都完美结合,因此整个计算生态“力出一孔”的紧密协作将是大势所趋。

超聚变:以“聚智”A-in-One打造破浪方舟

身处浩浩汤汤的时代洪流,每家企业、每个组织都需要破浪前行的方舟。超聚变有洞察、更有行动——2024年初,发布算力产业的业务战略,坚持做最强的双生态,南北向安全异构,纵向做深构筑竞争力,横向扩展以IT赋能OT。此次大会期间,又发布了“聚智”A-in-One解决方案,重点围绕六个“1”,夯实算力底座,帮助客户从买盒子到建好算力、管好算力、用好算力,并厚植产业生态沃土,加速智能体的落地。

第一个“1”是一站省心算力基础设施,针对建好算力:超聚变提供从风冷到液冷、从中心到边缘、从IT到OT的全平台东西方双生态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器产品V8全系列升级,涵盖英特尔、AMD和ARM三种技术路线;新一代FusionPoD架构开放,100%原生液冷,实现多元算力即插即用;首发“智算控”一体的工业计算机和实时操作系统,以及以软PLC为代表的工业控制解决方案;首发跨DC协同的算网融合管理平台,实现跨地域及跨类别算力的管理和调度。

第二个“1”是归一化AI中台,针对管好算力:超聚变大模型加速引擎AI Space 2025,以5个软件组件+3类服务构筑归一化AI中台,可实现统一算子封装、多样性算力统一管理、第三方模型和应用统一纳入等功能,助力使用者不断挖掘和释放算力潜能,使得算力利用率提升35%,每token推理成本降低50%。在特定配置下,软硬协同可实现DeepSeek模型性能提高60%以上。

第三个“1”是AI应用一体机,面向用好算力:FusionOne AI一体机通过预置算力底座、AI中台和第三方典型应用,支持开箱即用,降低了企业使用AI、部署AI的门槛,将AI部署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天。在这个一体化方案中,超聚变全面开放,既可预置第三方应用,也可预置第三方使用平台当前,已经实现了10多家应用伙伴的方案组合,在算力单元的选择上也全面合作,几乎支持所有国内外主流加速卡。齐鲁制药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使用FusionOne AI解决方案,实现了软硬件一体、AI能力高效上线,同时也通过1%级别的算力资源切分,实现了更加灵活的资源利用。

第四个“1”是孵化AI调优子产业,使能从资产算力到好用算力:超聚变联合产业伙伴,结合过去一年多的调优经验以及能力积累,以人工智能工委会调优组为锚点,在凝聚伙伴、产业推广、能力共享、标准制定、测评认证、商业循环和人才培养七个维度推进,共同打造调优产业生态,推动从“拼模型”到“拼工程”。

第五个“1”是液冷AI开放联盟新实践:在产业共建的过程中,超聚变聚焦液冷和算力软件两个赛道,共享架构能力、开放接口组件、开源部分自研软件和调优成果。此次正式发布液冷AI开放联盟的最新实践成果,即《开放架构多样性算力兼容白皮书》,让整机柜液冷和关键组件的向“开放”实实在在迈出一大步。

第六个“1”是“聚智”生态计划:为迎接AI新时代,超聚变全新升级“聚智”生态计划,“聚火而生、智启新元”。新增开放AI Lab以提供相应平台资源,并在算力事业部内部成立以AI为主的解决方案SDT团队,围绕AI开箱即用、AI应用创新、大模型推理、智算底座四类客户需求,为伙伴提供从联合创新到商业落地的全流程支持。

BEST2.0:持续创新探索,释放算力无限可能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样,“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创新永无止境。超聚变从根技术研究出发,聚焦硬件、软件、工程三大领域,形成BEST2.0架构。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探索,在迷雾中点亮灯塔,释放算力无限可能。

BEST2.0由Boundless、Efficient、Smart、Trustable组成。张小华解释说,Boundless,即“探索无边界算力”,业务的多样性使得算力产生了多样性,从传统通用x86 CPU一家独大,到使用CPU、GPU和NPU等不同技术路线来匹配客户的业务与应用,打破了CPU的边界;而Scale-out和Scale-up的服务器架构以及超高速互联网络技术的演进,打破了服务器的边界;软件定义、算网融合、云边协同等,又打破了数据中心的边界,从算力成网、全网调度的角度看,算力系统又将会在更大的范畴内开展创新和探索。

Efficient,即“探索能效提升极限”,从单机内的基于CPU降频、风扇调速的算法研究,到新形态新介质的散热部件研究,再到AI基础设施的全液冷技术研究,超聚变在能效优化上的实践从未停止。在算力领域积累的这些提升能效的技术和能力,用在其他产业和领域同样有效,甚至发挥的价值更大。

Smart,意为“探索智能体软硬协同创新”,软硬协同是技术创新最强、发挥空间最多、想象空间也最大的部分,其发展状态决定了AI应用行业落地的速度,各个厂家都在积极尝试,统一的生态尚未完全成型。同时,在该领域创新带来的结果会有数倍、甚至更大幅度的放大效应,尤其在推理侧。

Trustable,指的是“探索自治式AI运维”,从过去基于经验和案例采用算法推断实现的故障诊断、预测和隔离系统,逐步演进成基和可定位解决于端云协同部署的AI运维,再到全链路可采集、可观测、可分析和可定位解决。超聚变的AI运维系统通过全链路可观测性设计,已经实现了从故障预测到自动修复的闭环管理。

写在最后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曾将技术革命分为“渐进式”与“跃迁式”,当下的算力产业,正站在两者的交汇点。超聚变持续探索智能体时代,凭借对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对产品与方案的推陈出新、对生态协同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根技术的持续投入,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此次发布的“聚智”A-in-One,也将作为广大企业和组织数智化转型的一块重要拼图,释放出令人惊讶的价值。

正如大会主题“本质不灭,探索不止”所昭示的:算力之光终会穿透所有阴霾,照亮智能体时代的每一个角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