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近日,上交所举办商业航天产业沙龙,多家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未上市企业、创投机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现场参加。
截至目前,上交所已连续4次组织未来产业主题沙龙,前三期主题分别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提升科创板支持未来产业发展能级,助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期,上交所正在抓紧完善“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增强科创板各项制度包容性、适配性,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市场增量扩容预期明确
展望未来5至10年,参会企业认为,受益于卫星组网、深空探索、太空育种、太空旅游等多种下游应用场景,商业航天市场增量扩容预期比较明确。
现阶段,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大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推动低成本发射、争取早日跨越盈亏平衡点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参会企业建议产业链上下游加强自主创新,在火箭设计、航天材料、航天发动机等环节协同探索多种技术路径,既可以持续攻关可回收火箭技术,也可以依托我国的供应链优势,在材料等前端环节,利用3D打印等技术优化产品设计、促进降本。
出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考虑,有企业认为全行业降本增效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安全有序发展,避免因产能重复建设而出现过度“内卷”现象。
新质生产力在发展初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商业航天的创新实践和经验积累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试验和试错。对此,相关企业希望社会各方进一步提升容错率和包容度,为企业产品更新迭代、加快关键技术赶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研发创新和“出海”竞争的新一轮征程中,企业希望能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获得更多与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阶段更加适配的股债贷融资服务。
科创板企业助力行业发展
航空航天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商业航天则是航天事业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进程,是典型的“长链”产业。其中,一批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的优势,助力我国商业航天“追星逐月”。
如,中科星图基于自主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平台能力,打造天基能力和空基能力,建设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
展望2025年,中科星图表示,将继续加强空天信息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并通过向商业航天上游布局,推进面向全产业链的战略跃迁。
又如,航天环宇一直聚焦于航空航天领域,将掌握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卫星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工艺装备、卫星应用等行业领域,为卫星、空间站、深空探测器、国产大飞机、无人机、卫星通信装备、航天测运控装备、大型紧缩场测试系统等提供产品配套和服务。
此外,科创板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也在积极“链接”商业航天产业,有望在商业航天壮大过程中释放增长潜力。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