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种植方法与栽培管理

内容摘要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具有排灌条件、前茬为禾本科植物的砂质壤土地块。每亩施用5000公斤优质农家肥、100公斤腐熟饼肥和100公斤过磷酸钙。深耕25厘米,反复细耙,使表土细碎,整平后做成1至1.5米宽的平畦。南方地区可做成宽

1、选地整地

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具有排灌条件、前茬为禾本科植物的砂质壤土地块。每亩施用5000公斤优质农家肥、100公斤腐熟饼肥和100公斤过磷酸钙。深耕25厘米,反复细耙,使表土细碎,整平后做成1至1.5米宽的平畦。南方地区可做成宽高畦,畦间沟宽30至40厘米,确保流水通畅。麦冬植株矮小且耐阴,适合间作,但需避免高温。

2、繁殖方法

麦冬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法。北方地区适宜在“春分”至“清明”期间栽种;南方地区则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栽种。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壮苗,切下块根和须根,剪去叶尖(保留约6厘米)和老根茎,以茎基部断面出现白色放射状花心(菊花心)且叶片不散开为宜。将基部拍松,分成单株,捆成小把,稍浸水后即可栽植。

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5至20厘米开约5厘米深的沟,每隔8至10厘米为1穴,每穴放苗3株。基部对齐,使株间稍分开,垂直栽下,填土至叶基部踏实,确保地平苗正。种苗不能栽得过深,以防变成“高脚苗”而结块根少;也不能栽得太浅,否则基部高于地面易被晒死。

麦冬苗最好是边刨边栽。若遇劳力紧张,当日栽不完,则需“养苗”。养苗的方法是将理好的种苗扎成小捆,放水中浸泡使其吸饱水,然后竖立在阴凉潮湿处,让茎基着地,周围培湿土,每天或隔天洒一次水,防止干燥或发热烧苗。养苗时间不宜超过7天。

3、田间管理

(1)浇水保苗

麦冬喜湿润土壤,栽种后需立即浇透水,使土壤与苗基部充分接触,利于早发根成活。数天后再浇一次,一般15天可返青。之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雨季及时排出积水,防止烂根。

(2)中耕除草

麦冬为须根植物,需保持土壤疏松,避免板结。从栽植到收获,浇水或雨后都要适时松土除草。5至7月,杂草生长旺盛,应及时结合松土进行除草。松土宜浅,以免伤根。整个生长期保持田间无杂草。

(3)追肥

麦冬生长期长,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还需巧施追肥。栽后1个月(5月份),苗已返青,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至15公斤,或鲜人粪尿750公斤,以提苗促壮;7至8月追施100公斤腐熟饼肥和适量草木灰,或腐熟人、羊粪1000公斤,利于块根迅速膨大;11月每亩撒于根际2000至2500公斤牛马粪和100至150公斤草木灰,增强麦冬的抗寒性,促进冬季块根生长。南方地区2至3年收获一次,每年3月需追施一次有机肥和磷钾肥。

(4)摘花葶

为减少养分消耗,7至8月出现花葶时应及时摘去。

4、防治病虫害

黑斑病:病原为真菌中的半知菌,主要危害叶片。多发生于夏季,初期叶尖变黄,逐渐向叶基部蔓延,出现不同颜色的水浸状病斑,后期叶片全部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栽,栽前用65%代森锌500倍液浸种苗5分钟;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7至10天一次,连用3至4次;严防雨季田间积水。

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瘿瘤,降低产量与质量。

防治方法: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剪净老根,选健壮种苗。

虫害:主要有蝼蛄、蛴螬等,可用敌百虫等毒饵诱杀。

5、选育良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阔叶麦冬、沿阶草或相关品种。尽量选择块根深入土壤较浅、块根大且粗的品种,便于收获。

6、收获与加工

各地因麦冬种植习惯不同,收获年限也有所不同。浙江地区3至4年收获一次,四川、山东地区则在栽后第二年3至4月收获。收获时,先将全株刨出,抖去泥土,摘下所带块根,并将土中的块根拣净。从地一头挖深3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将土一层层劈在沟内耧碎,拣出块根后,把土翻向后边,依次向前刨,直到刨完。

加工时,将刨出的块根洗净后薄薄地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暴晒。晒干水气后(半干),用手搓去部分须毛,堆放或放在筐内闷2至3天(回潮),再翻晒3至5天,再搓去部分须毛,如此反复,直至全干。如遇阴雨天,可用40至50℃的微火烘干。一般4至5公斤鲜块根能干制1公斤商品。

麦冬以块根肥大、两端修净、无杂质和须根、黄白色、质柔韧、嚼之发黏者为佳。

综上,麦冬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中生长。在炎热的夏季,当温度高于35℃时,其生长会受到抑制。麦冬为常绿植物,耐寒性强,冬季在-10℃的环境下植株不会受冻害,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关于麦冬种植方法与栽培管理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